2024年“三农”工作规划,中央已正式定调!

 
日前,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。会议着重分析了当前“三农”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,并对2024年的“三农”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规划。
2024年是我国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关键一年,对于稳住农业基本盘、做好“三农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。那么2024年的“三农”工作到底该怎么干呢?我们一起了解下。

稳粮安农 重中之重

 

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,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坚持稳面积、增单产两手发力。会议强调,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,稳定粮食播种面积,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,巩固大豆扩种成果,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,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,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。
 
从长远来看,粮食安全仍然是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,一系列粮食稳产增产措施依然在重磅提出。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品种稳产保供举措更加细化,单产能力提升对种业与耕地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 
同时要求良田、良种、良技、良机、良制协同发力,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,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并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,牢牢守住粮食生产的“命根子”。

科技领航 提升现代化农业水平

 

建设农业强国,利器在科技。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更要强化科技创新。近年来,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.4%。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%以上,未来更会加强培育抗旱、抗涝、抗虫、抗病等新品种,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以及新技术、新装备的推广应用。
 
可以说,在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上,科技研发的脚步从未停歇。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新品种、更多的新技术、更多的新装备应用在农业生产上。智慧农业和科技农业的推广应用,新技术、新装备的全面覆盖,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产量,更是为了提高效益,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。在这个过程中,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,而是贴近生活的实实在在的力量。
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孙传范表示,只有围绕生物育种、耕地产能提升、盐碱地综合利用、适用农机创制、农业节水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,实施好种业振兴行动、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新项目,才能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。

大农业观引导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

 

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多次强调要“树立大农业观”。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表示,大农业观有多重含义,“大农业观可以从产业链的角度去理解。农业是一个产业链,包括生产、加工、仓库、运输、销售等,也包括各种和农业相关的如肥料农药领域的工业产业、社会化服务等服务业,所以它是一个三产融合的产业,在过去,可能有人仅仅把农业理解为农业生产,但这不是大农业观。”
 
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钟真指出,“大供应、大流通、大消费,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型的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都可以纳入大农业观。发展现代化的农业,已不局限于种养等生产环节,而是更富包容性的概念,比如农业社会化服务,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多项服务,其既可以归为第三产业,也可以归为第一产业,因为它是生产性的服务业。”因此,大农业观的定位更加符合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目标,也相应地需要包容性更强的措施。
 
多元的产业链条构成了农业产业丰富的内涵。农业的功能不止是提供食品、生产资源,还有休闲、文旅、生态环境营造等各个方面的功能,所以充分认识到农业的多功能性,才能真正认识到农业多元的价值,帮助我们正确树立大农业观。
 
在过去的一年里,华储粮在全国各地相继整合规划了油莎豆、核桃树、山茶籽、油牡丹等油料作物的种植和加工产业,让农业&科技之花开遍全中国。而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,华储粮也会继续发力国家粮油安全及保障,紧跟国家发展方向,为我国的“农业强国”计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最后,新的一年,祝大家元旦快乐,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农业加油!
文章来源:微信公众号 华储粮  

 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